鸭肫衣
鸭肫衣
(《纲目》)
【异名】鸭肫内皮(《本草求原》),鸭肫皮(《药材资料汇编》),鸭内金(《中药形
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的角质内壁。动物形态详"白鸭
肉"条。
【采集】将鸭杀死后,取出鸭肫,剖开,剥取内壁,洗净晒干。
【
药材】干燥砂囊内壁,呈类圆形碟片状,如鸡内金而较厚,表面呈黑绿色或紫黑色,稍有皱
纹。质松,断面角质。气腥,味微苦。
本品在四川、云南及湖南等地,与鸡内金同等使
用。参见"鸡内金"条。
【功用主治】治诸骨鲠,噎膈翻胃。
【用法与用量
】内服:研末,0.5~1钱。
【选方】①治诸骨鲠:鸭肫衣炙研,水服一钱,取其消
导。(《纲目》)
②治噎膈翻胃:鸭肫衣数十个。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六
分,频服。(《经验广集》鸭肫散)
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而成,信息的准确性不足,如有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
随便看看
中药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