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作者:吴谦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汉医丛书。《医宗金鉴》这个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医宗金鉴》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医宗金鉴》全书共分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
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杂病论 原序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 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
-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 辨坏病脉证并治篇
- 辨温病脉证并治篇
-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
- 辨可汗病脉证篇
-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
- 辨可吐病脉证篇
- 辨不可吐病脉证篇
- 辨可下病脉证篇
-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
- 平脉法篇
- 辨脉法篇
-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痉湿病暍脉证并治第二
-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杂疗方第二十三
-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正误存疑篇
- 金匮要略存疑
删补名医方论
四诊心法要诀
运气要诀
- 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
- 五行质气生克制化歌
- 运气合脏腑十二经络歌
- 主运歌
- 主气歌
- 客运歌
- 客气司天在泉间气歌
- 运气分主节令歌
- 五音主客太少相生歌
- 五运齐化兼化六气正化对化歌
- 六十年运气上下相临歌
- 起主客定位指掌歌
- 天符太乙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歌
- 执法行令贵人歌
- 南北政年脉不应歌
- 五运气令微甚歌
- 五运平气太过不及歌
- 运气所至先后时歌
- 运气亢害承制歌
- 六气胜复歌
- 五运郁极乃发歌
- 天时地化五病二火歌
- 五星所见太过不及歌
- 五行德政令化灾变歌
- 五行地化虫畜谷果有太过不及齐兼化歌
- 运气为病歌
- 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
- 六气客气主病歌
- 运气当审常变歌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 太阳寒邪伤营脉证
- 风寒营卫同病脉证
- 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 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 阳明表病脉证
- 阳明热病脉证
- 阳明府病脉证
- 阳明慎汗慎下
- 少阳脉证
-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 少阳禁汗吐禁下
-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 三阳合病并病
-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 太阴阳邪脉证
-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 少阴阴邪寒脉证
- 少阴阳邪热脉证
-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 厥阴阴邪寒脉证
- 厥阴阳邪热脉证
-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 两感
-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 表证
- 里证
- 阳证
- 阴证
- 阳盛格阴
- 阴盛格阳
- 阳毒
- 阴毒
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 恶寒背恶寒辨
- 恶风
- 头痛
- 项强
- 身痛
- 烦躁不眠懊??
- 自汗头汗
- 手足汗
- 潮热时热
- 谵语郑声
- 渴证
- 舌胎
- 胸胁满痛
- 呕证
- 往来寒热如疟寒热
- 目眩耳聋
- 腹满痛
- 吐证
- 热痢寒痢
- 但欲寐
- 阴阳咽痛
- 气上冲
- 饥不欲食
- 手足厥逆
- 少腹满痛
-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
- 循衣摸床
- 太阳阳邪停饮
- 太阳阴邪干呕咳
- 少阴阳邪渴咳而呕
- 少阴阴邪小便不利自下痢
- 喘急短气
- 心下悸
- 战振栗
- 呃逆哕噫
- 结胸
- 痞硬
- 发黄
- 疹斑
- 衄血
- 吐血
- 大小便脓血
- 颐毒
- 狐惑
- 百合
- 热入血室
- 食复劳复
- 房劳复阴阳易
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杂病心法要诀
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医宗金鉴四十三卷
调经门
- 妇科总括
- 天癸月经之原
- 妇人不孕之故
- 月经之常
- 月经异常
- 外因经病
- 内因经病
- 不内外因经病
- 血色不正病因
- 气秽清浊病因
- 愆期前后多少
- 经行发热时热
- 经行寒热身痛
- 经行腹痛
- 经行泻吐
- 错经妄行成吐衄崩
- 经水过多兼时下白带
- 调经证治
- 先期证治
- 过期证治
- 经行发热时热证治
- 经行身痛证治
- 经行腹痛证治
- 经行吐泻证治
- 经行吐衄证治
- 调经门汇方
经闭门
- 血滞经闭
- 血亏经闭
- 血枯经闭
- 久嗽成劳
- 妇人经断复来(一)
- 师尼室寡经闭
- 血滞经闭证治
- 血枯血亏经闭证治
- 经闭久嗽成劳证治
- 妇人经断复来(二)
- 室女师尼寡妇经闭证治
- 妇病难治
- 诊看妇人须先问经期妊娠
- 经闭门汇方
崩漏门
带下门
症瘕□癖诸证门
嗣育门
胎前诸证门
- 胎前总括
- 恶阻总括
- 恶阻证治
- 胞阻总括
- 胞阻证治
- 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总括
- 子肿子气满脆脚皱脚证治
- 子烦证治
- 子悬胎上逼心证治
- 子痫证治
- 子嗽证治
- 转胞证治举胎
- 子淋证治
- 激经胎漏尿血总括
- 激经胎漏尿血证治
- 胎不安小产堕胎总括
- 胎不安小产堕胎证治
- 堕胎下血不止血瘀不出证治
- 子死腹中总括
- 子死腹中证治
- 辨子母存亡
- 胎兼症瘕
- 胎不长证治
- 子瘖证治
- 子啼腹内钟鸣证治
- 脏燥证治
- 鬼胎总括
- 肠覃石瘕证治
- 胎前母子盛衰
- 胎前门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