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亭咏(并序)
唐代:崔文邕
饮饯凭何地,依岩闢此亭。
玉江摽胜託,石壁效题铭。
秋染藤宜紫,春图柳爱青。
樽来是离酌,皆为送归情。
(见石刻拓片。
亦见《金石苑》。
)(望按:此诗与《石亭记千秋亭记》合刻一石,记在前,系开元十八年前飞鸟县主簿赵演撰文,诗居后,题曰「《千秋亭咏》并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铜瞐县诗博陵崔文邕」,诗后有「开元十九年岁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当是刻诗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县,友人宁乡程千帆〖会昌〗以所藏拓片见赠,其末并有近人张巽中跋文一段,畧谓「此碑出吾蜀中江县{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学来川,曾拓数十纸验归,祕而不宣。
康长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细玩字里行间,于晋魏六朝之外,独具婀娜风致,宜为道州、南海所宝也」云云。
今细读斯记,祇称「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诗诗题,则明标「千秋」,以是颇疑崔氏始构此亭。
原称「石亭」,其后乃更名其后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则文题作《石亭记千秋亭记》,其「千秋亭记」四字系开元十九年崔氏刻诗时所后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题之理耶。
又此诗亦见刘喜海《金石苑》,惟「玉江」为异。
刘氏曰:「诗内玉误王,记误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当以拓片为准。
)。
崔文邕,博陵人。开元中为梓州铜山县尉。诗一首。(《全唐诗》无崔文邕诗)
推荐典籍
猜您喜欢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授经臺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五郡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楼观
-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
-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其二
-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其一
- 南溪有会景亭处衆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其名予欲迁之少西临断岸西向可以远望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隠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
- 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 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
-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
